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

来源:人文屋  本文已影响2.6W人 

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

下列句中含有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的是( )

C

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,可能对您也有帮助:

使动用法,名词作状语,动词强用作名词和意动用法是什么

使动用法

(一)不及物动词使动:

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,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。

结构:A+动词+B,译法:A使B施行动作。

例句:

A.

1. 庄公寤生,惊姜氏。 惊:使……吃惊。

2. 焉用亡郑以陪邻。 亡:使……灭亡。

3. 阙秦以利晋。 阙:使……(土地)亏损。

4. 项伯杀人,臣活之。 活:使……活。

5. 既来之,则安之。 来:使……来。

6. 可烧而走之。 走:使……跑。

7. 止血灵。 止:使……停止。

B.

1. (沛公)从百余骑。 从:zòng使……跟随。

2. 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 食:sì使……吃。 见:xiàn使……现。

3.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。 败:使……打败仗。

4. 是其为人也,有粮者亦食,无粮者亦食。

《华之杀羊食七》

惊心动魄: 生死肉骨: 滴水穿石: 惊世骇俗:

惊天动地: 山有小口,才通人:

(二)形容词使动用法:

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。

例句:

1. 富国强兵:

2. 强兵足食:

3. 丰衣足食: 丰、足:使……丰足。

4. 安邦定国: 安、定:使……安定。

5. 无案牍之劳形: 劳:使……劳累。

6. 良药苦口利于病: 苦:使……苦。

7. 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 怀:使……怀念。

安老怀少: 安:使……安逸。

8.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。 尊:使……尊贵。

9.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。 使……稳固。

10. 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 使……受苦、受累、受穷。

(三)名词使动用法:(少见)

名词先用如动词,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。

例:A.

1. 汗牛充栋 汗:使……出汗。

2. 汗马功劳

3. 生死肉骨 肉:使……长肉。

4.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:wàng,使……做王。

B.

1.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:任命……为将。

意动用法

(一)名词意动:

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。

译:把……当做。

例:

1. 幕天席地: 2. 草菅人命: 3. 鱼肉百姓: 4. 千金一刻:

5. 友风而子雨: 6. 稍稍宾客其父: 7. 孟尝君客我:

8.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: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:

9. 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: 越国以鄙远:

(二)形容词意动:

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。认为……形。

1. 不耻下问 2. 是古非今 3. 口是心非 4. 重男轻女 重文轻理

5. 厚此薄彼 6. 不远万里 7. 邑人奇之 8. 渔人甚异之

使动、意动的区别

A. 例:

判断:当行动已成为事实,便构成使动。

当其为心感受,规划想法时,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,因此为意动用法。

B.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:

例:

一般来说,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,它侧重于客观行动;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,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,也可以不是事实。总之,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。

名词用如状语

(一)普通名词作状语:

1. 表示动作、行为的方式状态:(像……一样)

(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,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,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。)

例:席卷天下 席:像席子一样

包举宇内 包:像包袱皮一样

云集响应 云:像云一样;响:像回音一样

翼蔽沸公 翼:像翅膀一样

扩展:狼奔豕突 计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厉风行 风起云涌 灰飞烟灭 狼吞虎咽 风驰电掣 风起云散

例: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狐鸣呼曰 老人儿啼

2.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(像对待……一样)

(常在“待”“畜”“事”等动词前,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,那种态度)

例: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 (像对待兄长一样)

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 (像对待客人一样)

今而君之犬马畜级 (像对待……来畜养孔级)

人皆得人隶使之

3.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(用……于……)

例: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朱亥樵杀晋鄙 刀斫之

臣请剑斩之 口谏笔伐 目见耳闻 取而稿葬 得佳者笼养之

4.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:(按照)

例:失期,法皆斩(《陈涉世家》)(按照法律)

予分当解决(文天祥)(按情理应当自杀)

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至于,理固宜然

5.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(在……)

例:卒廷见相如 童子隅坐而执浊 班门弄斧 家喻户晓 风餐露宿

草行露宿 道芷阳而间行(从小路) 庙礼之

(二)方位名词作状语:

(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)

例:南来北往(从南来,向北往) 内立法度(在国内)

外连横而斗诸侯(对国外)

扩展:里应外合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东奔西跑 前俯后仰

东倒西歪 南取、西举、东割、北收 北筑长城(在北部)

雨泽下注

(三)时间名词作状语;

1.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(在……)

例:冬,晋灭虢 夜缒而出 乃夜驰之沛公军 晓行夜宿 白日做梦

2.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(为……)

(此用法多是用在“日”“月”“岁”等词中)

例: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良庖岁更刀,族庖月更刀

日夜望将军至

3.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(一……地,一……又)

例: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日削月割,以趋于亡

数(量)词作状语

例: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 三顾茅庐 四通八达 百思不解

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反常态

动词作状语

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。

1. 用连词“而”或“以”来表示修饰关系。

例:执刃而立 登高而招 而望矣 弃甲曳兵而走

2. 根据语意来判断:

例:儿惧,啼告母 永之人争奔走焉

名词活用为动词

1. 名+代

(代词一般不受名词的修饰,而经常用于动词的宾语)

例:驴不胜怒,蹄之 用蹄子踢

从左右,皆肘之 用胳膊肘碰

公子怒,欲鞭之 用鞭子打他

见白书,乃钻火烛之 用火把照

父曰:“履我” 穿上鞋

买五人之函之 用木匣装

以故其后名之曰“褒禅” 命名

2. 名+名

(当两名词关系不是联合,偏正或同位时,其中一个用如动词)

例:大楚兴,陈胜王 称王

许子冠乎 戴帽子

使天而雨珠 下

雨麦于岐山之阳 下

衣素衣而出 穿

(有时可构成动补关系,此时后一名词多为方位名词)

例:沛公军霸上 驻扎(在)

欲王关中 (在关中)称王

晋军函陵

3. 副+名

(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,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的)

例:既而弥月不雨 不(下)雨

晋灵用网捕来)

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(住所住)

馆:修理客人住的地方

8. 名+者

例:赵王之子孙侯者 (侯爵封侯)

文王之囿方七十里,……,雉兔者往焉 (打鸡猎兔的人)

9. 连词“而”前后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用如动词

例: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,不居关中而都彭城。臣:使……臣服 都:定都

不耕而食,不蚕而衣 蚕:养蚕 衣:穿衣

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缙绅:做官

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:向西进军

去今之墓而葬焉

凡富贵之子,慷慨得志之徒,其疾病而死

缇骑按剑而前

进城梯而下之 梯:放上梯子 下:使动

(当这个名词前虽无动词,但可以和“而”后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时,不为动词,如“人而无信”。所以只有当“而”前的名词既非主语又非宾语时,此名词才用如动词)

意动看参考资料 点网址

参考资料:http://hi.baidu.com/wmnet/blog/item/0e57b002a3a41f783812bb66.html

古代汉语中,关于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,说法正确的是

如下:

1.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进行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,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,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,即某事物是什么,或不是什么。

2.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,一般不用判断动词“是”,而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“也”帮助判断。

3.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:

1)“主+谓+也”,如:此王业也。

2)“主+者+谓+也”,如: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

3)“主+者+谓”,如:兵者,凶器。

4)“主+谓”,如:兵,凶器。

5)“主+副+谓+(也)”如:“身非木石”、“此乃歌夫‘长铗归来’者也”、“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”。

6)“主+谓+宾”,如:“余为伯倏。”

4.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,而是:

1)表比喻。如: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

2)表因果关系。如: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

表达方式

1.主动句: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,即施事者,如我读书。

2.被动句: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,即受事者,如杯子打破了。

3.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:

(1)“于”(“乎”)字句。

及物动词+于+施事者 如:楚怀王内惑于郑袖,外欺于张仪。

省略“于”字,动+施事者。如:大树不夭斤斧,物无害者。

“于”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。如: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。

(2)“为”字句。

为+施事者+及物动词。如:(吾子)今为赤帝子斩之。

“为+及物动词。如:父母宗族,皆为戮没。

(3)“见”字句。

见+及物动词。如:人皆以见侮为辱。

见+及物动词+于+施事者。如: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。

南北朝后,“见+动词(主动句)”表示“对我怎样”,如“慈父见背”(慈父背弃我),不是被动句。

使动用法什么意思

使动用法:是指谓语动词具有“使……”的意思,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,而是由宾语发出的。实际上,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。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,有的是由名词、形容词活用来的。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,活用作使动之后,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。

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,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。一般说来,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,多数是不及物动词。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,用于使动后,后面就带有宾语。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。

名词用作使动词,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,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。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。

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,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,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。

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:使动用法

使动用法

使动用法,是指“动词具有‘使宾语怎么样’的意思。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,有的是由形容词、名词变来的。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,活用作使动的时候,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。”

一、动词的使动用法

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,顾名思义,就是“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,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。”②在古代汉语中,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。例:

1、焉用亡郑以陪邻?(《烛之武退师》)亡,使……灭亡。

2、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诸侯。(《过秦论》)

亡,使……灭亡。

3、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?(《滕王阁序》)屈,使……委屈;窜,使……逃窜。

4、后秦击赵者再,李牧连却之。(《六国论》)

却,使……退却。

5、近以钟罄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,而况石乎!

(《石钟山记》)鸣,使……鸣叫。

6、以五年为期,必复之,全之。

(《病梅馆记》)复,使……恢复;全,使……保全。

7、宁许以负秦曲。(《廉颇蔺相如传》)负,使……承担。

8、廷见相如,毕礼而归之(《廉颇蔺相如传》)

归,使……回去。

9、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。(《鸿门宴》)

从,使……跟从。

10、欲辟土地,朝秦楚,莅中国而抚四夷也。

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朝,使……朝见。

11、项伯杀人,臣活之。(《鸿门宴》)

活,使……活下来。

12、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(《伶官传序》)

兴,使……兴盛;亡,使……灭亡。

二、名词的使动用法

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,就是③“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。”例:

1、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。(《滕王阁序》)

下,使……放下来。

2、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。(《鸿门宴》)王,使……做大王。

三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

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,就是④“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”。例:

1、其达士,洁其居,美其服,饱其食,而磨厉之于义。

(《勾践灭吴》)洁,使……洁净;美,使……美丽;饱,使……温饱。

2、诸侯恐惧,会盟而谋弱秦。(《过秦论》)

弱,使……削弱。

3、铸以为金人十二,以弱天下之民。(《过秦论》)

弱,使……变弱。

4、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。(《齐桓晋文之事》)危,使……危险。

5、臣请完璧归赵。(《廉颇蔺相如传》)

完,使……完整无缺。

6、今媪尊长安君之位。(《触龙说赵太后》)

尊,使……尊贵。

7、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。(《勾践灭吴》)

耻,使……受耻辱。

8、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,其次不辱理色……

(《报任安书》)辱,使……受辱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